她是“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 如今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也在其中。得知这个消息后,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昶激动得几乎一夜未眠,“借这次东风,要加大宣传,到国外去做一些推广,让大家知道祁门红茶,了解祁门红茶,喝到祁门红茶。”
萎凋
王昶口中的祁门红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红茶,简称“祁红”,因产于安徽省祁门县而得名。清代光绪年间,祁门红茶创制成功。在中国,有“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之说。2008年,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祁门红茶冲泡时汤色红艳透明
祁红制作分为初制和精制两大部分,其中初制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精制包含初抖、分筛、毛撩、打袋、紧门、净撩、风选、撼筛、飘筛、拣剔、补火、拼配、匀堆、装箱等十多道工序。传统祁红质量,全取决于手上功夫,所以祁红又叫“祁门功夫红茶”。
干茶鉴赏
从1981年开始接触做茶,王昶和祁门红茶打交道的时间已有整整40年。2008年,王昶创办了安徽省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传承人、管理者和研究者,王昶在祁门红茶制作技艺研究方面下足了功夫。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昶
祁门红茶和印度大吉岭茶、锡兰红茶并称世界三大高香红茶,其似花、似果、似蜜的浓郁香气来源于绿色的生态环境、优良的品种以及独特的关键技术“拼配”等。对于茶行业来说,“拼配”这项技术已成为企业形成独树一帜产品风格的“武林秘籍”。
评茶
在制茶、拼配方面,王昶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与心得。为了在加工时不让香气跑掉,把香气稳住,保持在红茶里,王昶团队研发出了“稳态化低温发酵”技术,用数字智能技术从茶叶成分分子层面控制祁红的发酵程度,更好地把控祁红品质,实现了香气稳态化。如今,祁门红茶的香气比其他红茶要高60%左右。
而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进行合作,成立安徽省祁门红茶工程研究中心,王昶团队把过去的传统制作工艺转化为了如今的自动化清洁生产线。王昶根据自己的制茶经验,在生产线各关键环节前完成一杯大师茶的制作,依靠智能数字设备记住茶叶在各个环节的数据,并将其记忆复制,通过智能控制来指导生产。
祁门红茶自动化清洁生产线
在通过标准化、清洁化、智能化生产技术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仍然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王昶提到,手工制作时,制茶师傅一边看茶一边做茶,能感觉到茶叶的灵性。如今,一些高档茶、礼品茶依然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生产。
2022年,祁门县茶叶产量7300吨,预计综合产值50亿元,茶农收入稳步提升。祁门县人均一亩茶园,祖祖辈辈依靠茶叶生存、生活,一直发展到今天。王昶坦言:“祁门红茶对我们祁门人很重要,祁门红茶也是中国的一张靓丽的名片。要把祁门红茶做强做大,要使一方茶农致富,让祁门红茶香飘世界,红遍全球。”(李佳琦 靳铃涵)
海南今年将围绕两大重点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中新网海口1月12日电 (张月和李艺娜)海南是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旅游业是海南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之后,海南如何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备受关注。据11日召开的海南全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工作会议介绍,海南省今年将以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全域旅游为重点,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目标定位之一。围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海南今年将针对文旅企业,用好用足琼旅保贷10亿元银行贷款额度支持;聚焦海南旅游资源核心优势和主要客源市场特点,精准开展旅游宣传营销,助力高端购物、医疗、教育境外消费回流;围绕全域旅游、生态旅游、环岛旅游公路驿站等旅游产品开展重点招商活动。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海南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对优化海南省旅游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加快建设海南自贸港的现实需要。为此,海南11日启动三年行动计划,指导更多市县早日达到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门槛。海南将引导中部市县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及周边区域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态;实施高端旅游业态发展梯队建设,推动景区、旅游度假区等创建培育工作“滚动式”持续开展。
同时,海南今年还将大力推进文化、体育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发展。大力挖掘苏东坡文化价值内涵,举办首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加快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支持推动中国海南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海南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发展。加快推进国家体育南方训练基地建设,深化体育冬训天堂打造。围绕建设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打造有影响力的健身康体中心。